15. 学校如何以新一轮审核评估为抓手建立健全立德 树人落实机制?
答:新一轮审核评估以立德树人为思想统领,强调高 校要把立德树人融人评估全过程、全方位,在以下几个方 面建立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一是强化认识,明确立德 树人中心地位,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 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五育”并举培养时代新人; 二是强化基础,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 根本标准,将立德树人完整、全面地体现在学校工作的各 方面、全过程,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布局、人才 培养体系、教育教学模式、管理服务体制、资源保障条件 等都要围绕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来谋划和建 设;三是强化制度,建立立德树人“负面清单”,健全学 校党委、行政定期研究立德树人工作制度, 构建全员、全程、 全方位“三全育人”机制,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 人统筹推进, 从体制机制层面建立健全立德树人“实举措”,形成培养目标一致、职责分工合理、育人合力显著的立德 树人工作格局。
16. 学校如何申请参加新一轮审核评估?
答:参加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学校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 申请,包括选择评估类型和评估时间,提交《审核评估申 请报告》。申请评估时,学校依据大学章程和发展规划, 综合考虑自身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保障体系建 设与运行情况自主选择“两类四种”评估方案其中一种。
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向教育部提出申请;地方高校向所 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其中申请参加第一类审 核评估的地方高校由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向教育部推 荐。学校提交评估申请时,需在申请报告中说明上轮评估 整改情况, 包括整改任务、整改目标、体制机制、工作举措、 整改成效等。上轮评估整改的完成情况是新一轮审核评估 申请受理的门槛条件之一。
拥有异地校区的学校,如异地校区与主校区为同一法 人且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制式、标题、落款、公章等与 主校区相同的,异地校区原则上应按主校区同一套评估方 案评估, 并在《审核评估申请报告》中予以说明。除此之外,须单独申请参加新一轮审核评估。
17. 学校为什么要选择与自身发展相匹配的评估类型?
答:在制度设计方面,新一轮审核评估与“十四五” 规划同步,要求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并充分论证后,提出评 估申请,选择评估类型和评估时间。学校选择评估类型不 是简单技术层面的准备,而是战略层面的考量,是党政领 导班子要决策的大事, 是关系到学校办学定位和“十四五” 期间发展目标的重大选择,需要理性思考、慎重决策。申 请类型应由学校党政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
学校一旦选择了某种类型,就要根据此类型要求、指 标撰写《自评报告》,总结教育教学取得的成绩,提出自 身存在的问题。专家也会根据此类型要求、指标“把脉问诊”, 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促进学校更加明确自身的办学定 位和方向,总结现状并找到未来发展目标及下一步整改的 努力方向,以此推动高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如学校选择了与章程规定、目标定位不匹配的评估类 型,造成评估指标无法“适配”,导致专家很难“对症下 药”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专家组评估时列出的“问 题清单”会很长,与此相对应学校的整改难度就更大,总体看对高校发展不利,也偏离了新一轮审核评估分类改革 设计的初衷和用意。
18. 评估分类是给学校分等吗?
答:不是。新一轮审核评估针对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的多样化需求,采取柔性分类方法,提出“两类四种”评 估方案,满足不同类型高校对质量保障的需求。这种评估 分类并非给高校分层、分等,更不是给高校贴“标签”。 参评学校可根据自身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保障 体系建设等情况自主选择最适合的评估类别。“两类四种” 评估方案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动态的,以 5 年为 周期,
为学校的变化发展留下了调整上升空间。高校可以在 这个周期内选择一种类型来接受评估,到了下一个周期, 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另一种类型。学校人才培 养可以以一种类型为主,不排除部分专业按另一种类型培 养,即: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高校不排除有些 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高 校也不排除有些专业培养学术型人才。
19. 学校如何选择评估指标?
答:新一轮审核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 标两部分。针对第一类参评学校,重点考察本科教育教学 质量保障能力和综合改革举措成效。定性指标强调 3 个注 重:注重本科教育的时代要求,引导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 本任务、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本科教育;注重特色发展, 引导学校全面开展教育教学综合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注重质量保障的文化机制,引导学校提升内部质量保障能 力、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定量指标综合考量“双一流”建 设动态监测指标以及教育部相关评价指标,审核重点中设 置了 35 个反映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的关键数 据进行定量审核, 包括 22 个必选项和 13 个可选项。同时, 在可选指标设置上给足弹性空间,学校可结合本校办学实 际和优势特色,从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提供的 教学基本状态常态监测数据中自主选择,进行等量或超量 替换;国家数据平台提供不同类型高校常模数据(即高校 本科教育教学关键数据平均值) ,学校可根据办学定位和 实际需求,自主选择多个类型高校常模数据做对比分析, 同类型常模比较长短,从而进一步找准所处坐标和发展针对第二类参评学校,通过模块化设计定性指标、首 次设置统一必选项、类型必选项、特色可选项、首评限选 项,由高校根据要求和办学实际自主选择。统一必选项体 现国家对高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刚性要求,类型必选项体 现对学校“精准”定位和差异化发展的引导,特色可选项 体现对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引导,首评限选项体现 对首次参加审核评估高校基本条件的刚性约束;定量指标 集中体现了新时代国家对这类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定量指标包括 46 个,分为必选项和可选项。“必选项”是 指该定量指标必须选择; “可选项”是指该定量指标可结 合办学实际和优势特色自主选择。“必选项”对标国家规 范要求,包括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基本 办学条件、学生发展与支持服务方面的要求等。“可选项” 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和水平,包括学校卓越教学及学生培养 所取得的成效等。学校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自 主选择至少 8 项。
20. 学校如何选择常模?
答:新一轮审核评估定量指标可作同类常模和他类常模比较,同类常模比较是指参评学校选取同类型高校数据 平均值做比较,他类常模比较是指参评学校根据自身实际 和发展需求,自主选取、量身定制不同类型(可以为多个 类型)高校数据平均值作比较。
《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提供必选、可选和自 定义 3 类常模,包括世界一流大学常模、“双流”建设高 校常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高校常模、全国常模、31 个 省(区、市)常模、12 类高校常模(理工类、综合类、语 言类、医药类、财经类、体育类、艺术类、师范类、民族类、 农业类、军事类和政法类 ) 、自定义常模 7 种。第一类评 估的必选常模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常模,其余为可选; 第二类第一种评估的必选常模是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高校 常模, 其余为可选;第二类第二种的必选项为本省(区、市) 常模,其余为可选项;第二类第三种的必选项为全国同类 高校常模,其余为可选项。除必选常模外,学校可根据需 要自主选择至少一种或多种类型常模。自定义常模是学校 根据自身需求量身定制的个性常模,最多可以定制 3 组常 模,每组不少于 5 所高校。常模选择的重点在于通过指标 数据比较,帮助学校了解自身与同类学校、标杆学校的差距, 找准位置,持续改进。
21. 学校已通过教育部认证的专业如何免于评估考 察?
答: “教育部认证”是指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评估 归口管理办法(试行)》纳入“高等学校评估项目清单”管理, 由教育部评估中心具体组织实施并纳入教育部评估归口管 理的认证项目, “在有效期内”是指在学校审核评估正式 启动的时间(即线上评估开始时) ,该专业认证结果处于 有效期内。学校可在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系统(以 下简称评估系统)查询“通过教育部认证并在有效期内的 专业名单”。
“免于评估考察”不等于免于评估,上述有效期内的 专业仍在评估范围之内,由学校自行决定该专业是否需申 请免于评估考察。
学校若有意愿申请免于评估考察,需在确定审核评估 正式启动具体时间后,在评估系统提交免于评估考察申请。 根据《关于做好“十四五”期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 学审核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教育部评估中心将在评估 系统中预置有关专业认证材料作为本专业的审核评估材料, 由学校最终确认,切实减轻高校负担。
22. 学校如何做好评建改工作?
答:新一轮审核评估的评建改不同于上轮审核评估的 评建,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审核评估的重要环节。其 中自评自建是审核评估的基础,学校可以通过自评自建促 进学校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能 力。通过评估整改形成质量闭环管理,可促进高校自觉巩 固和充分利用评建成果,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 要将评建改作为一项“全链条”的工作来考虑,注意以下 几个方面。
一是把立德树人作为评建改工作统领。学校要坚持把 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将立德 树人完整、全面地体现在学校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要 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和“负面清单”,形成培养目标一致、 职责分工合理、育人合力显著的立德树人工作格局;要认 真做好《自评报告》中立德树人情况“必答题”,总结学 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举措及取得的成效,查找 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把立德树人贯穿 学校评建改工作“全链条”。
二是要正确理解审核评估。学校要深刻理解新一轮审核评估从名称上就发生了变化,从“本科教学工作评估” 变成了“本科教育教学评估”,评估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 了变化,从聚焦教学工作,转向了聚焦教学基础上的育人 工作,更多地是从育人的高度来看教学,不仅包括本科教学, 而且涵盖党的领导、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发展、资源保障 等学校办学各方面,是对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考 核和整体评价。从这个意义上讲,新一轮审核评估不仅仅 是分管教学的校领导、教学或评估部门统筹执行层面的事, 而应该是党政领导班子要决策的大事,关系到学校“十四五” 期间发展目标和办学定位的重大选择。
三是构建高校的质量文化。学校要全面对接“学生中 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国际先进理念, 从概念层面、 机制层面、实施层面落到师生、院系、专业和课程,使这 一先进理念成为整个评估工作的理念共识和行动自觉。“学 生中心”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和潜能、刻苦学习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推动 人才培养模式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 “产出导向”强调以学生学习效果为导向,注重评价学校 提升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社会适应度以及学生和社会 满意度, 避免单纯根据显性指标评价办学水平。“持续改进”强调对人才培养全链条形成质量闭环管理,促进高校积极 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保障机制和大 学质量文化,及时发现问题、持续改进提升质量。
四是坚持实事求是。学校要用好自主选择权,依据自 身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选择适宜的评估类型和指标体 系,形成个性化评估方案, 用自己尺子量自己;以“平常心、 正常态”对待评估,评建改工作要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 做到不回避问题、不隐瞒事实、不弄虚作假、不夸大成绩; 树立正确的评估价值取向,从发展的角度出发看待评估, 以审核评估为契机,落实质量主体责任,与专家组、评估 机构形成“质量共同体”,对本校人才培养状况、培养质 量全面深入地自我审视和不断地自我改进,促进高校内涵 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
五是要处理好四种关系。学校要处理好审核评估与可 持续发展的关系,不搞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处理好硬件 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 积极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 自纠的高校质量文化;处理好自评工作与日常工作的关系, 使高校的评建工作融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保障体 系与质量文化建设工作之中;处理好自评工作与整改工作 的关系,保证评建改工作长链条开展、常态化推进。
23. 学校《自评报告》应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答: 《自评报告》是审核评估的重要材料之一。《自 评报告》撰写的质量不仅反映参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客 观状态,也反映参评学校对审核评估的态度与重视程度, 还可以看出学校能否客观清醒地认识自己,是否具有驾驭 和反思自身发展的自省能力和水平。《自评报告》撰写要 建立在学校全面自评自建工作的基础上,紧紧聚焦审核评 估指标,对学校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改革建设和培 养成效进行全面梳理,由此形成反映自评结果的写实性报 告。《自评报告》的形成过程,是经过学校自上而下、自 下而上,反复修改完善的过程,也是凝聚全校师生共识的 过程。
《自评报告》要重点阐述学校是“怎么说的”“怎么 做的”“做得怎么样”“做得不好的如何改进”“改进效 果如何”等。学校撰写《自评报告》时,不得修改一级、 二级标题,指标不能少,重点不能丢,同时还要避免撰写 与审核评估指标体系无关的内容。
《自评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学校简介”“学校自评 工作开展情况”“学校自评结果”三部分。“学校自评结果”表述按照二级指标展开,需涵盖但不限于二级指标下设的 审核重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对应到一级指标来写, 问题具体表现描述对应到二级指标和审核重点。《自评报 告》中的数据应与《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中的数 据一致,如果由于数据采集的时间节点不同等导致数据不 一致,学校须在《自评报告》后面附简要说明。
24. 学校如何准备新一轮审核评估相关材料?
答:学校要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展新一轮审核评估, 坚持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准备以下评估相关材料。
一是基本材料。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近三年学校教学质量报告、申请报告等应该作为评估的基 本材料上传至评估系统,不能等到专家需要时再临时提交。
二是教学档案。教学档案是高校在教学管理、教学实 践活动中形成的基础材料, 是高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证 据”,包括课程大纲、试卷、毕业论文(设计) 、实习实 践等过程性与终结性材料。教学档案按高校日常管理规定 存放, 无需做特殊的整理, 应保证档案的原始性和真实性, 在审核评估期间按要求上传,切忌突击整理和弄虚作假。
三是《自评报告》及支撑材料。《自评报告》等评估材料中的所有结论,应有充足的数据和事实支撑,不能只 有结论,没有事实陈述和证明支撑。支撑材料是指用于支 撑或证明《自评报告》等所述内容的相关材料,主要包括 教学资料、学生学习档案、各类记录性材料、合作协议及 其他佐证材料等。支撑材料以高校教学档案为基础,与教 学档案有交叉的部分无需单独整理,按要求上传至评估系 统,或提供材料索引以方便专家查找、审阅。
四是引导性材料。主要包括高校职能部门、教学机构、 实习实训基地和就业单位等材料,教学活动安排和人员名 单,如校历、课程表、教师名单、学生名单等。
25. 学校在线上评佔与入校评估环节需要做此工作?
答:线上评估时间为 2~4 周,基本流程包括:线上评 估开始前,参评学校与项目管理员对接,明确学校需要做 好的准备工作(包括系统测试等) 。依据评估方案要求, 在评估系统中提交基本材料、自评材料及其他材料等。线 上评估开始后,专家主要进行材料研读,线上调阅材料、 在线访谈座谈、听课看课等。参评学校根据专家评估工作 需要提供相关材料,落实访谈座谈、听课看课安排,组织 相关人员按时参加访谈座谈。
线上评估是否听课、调阅学生试卷和论文,由专家组 视学校已有常态信息化条件和工作需要与学校协商确定, 不搞“一刀切”,也不提出强制性要求。如参评学校具备 或部分具备线上听课、调阅的条件,则为专家组提供有条 件的课程、试卷、毕业论文(设计)等的清单,以便专家 组进行线上听课、调阅活动。
入校评估时间为 2-4 天, 基本流程包括:入校评估前, 专家组组长与参评学校协商入校考场时间、天数、环节和 重点考察内容等,参评学校提出是否召开评估说明会(评 估第一天) 。准备好自评材料、专家案头材料等,协助安 排专家组成员交通与住宿、做好经费预算等。入校评估期 间,参评学校根据专家评估考察任务, 配合做好听课、访谈、 调阅等安排,与专家组商定是否召开专家意见交流会(最 后一天) 。入校评估结束后,专家组成员离校,参评学校 协助做好经费决算、入校评估材料整理等工作。
26. 学校如何用好“3+3” 报告等常态数据资源?
答:新一轮审核评估注重常态数据资源的挖掘和使用, 依托教育部评估中心 “国家数据平台”和学生发展中心“就 业数据平台”,形成《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在校生学习体验调查报告》《教师教学体验调查报告》《本 科生就业数据分析报告》《本科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用 人单位跟踪调查报告》(即“3+3” 报告) 。此外,学校 编制公布的近三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就业质量年度 报告》也是评估的必备材料。
“3+3〞报告分别从教学监测数据和就业监测数据、 学生和教师体验调在问卷、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跟踪调查问 卷的角度对学校的本科人才培养提供评价参考,为学校自 我评价、判断和改革提供多元视角,是审核评估的重要依 据,也可以成为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 要高度重视常态数据资源的累积和利用,通过评估,建立 起 "3+3" 报告等常态化资源的累积、分析和使用机制,通 过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差距,深挖学校“招 生一培养一就业〞全链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短板和弱项, 找准整改方向,精准发力,持续改进,不断累积,推动学 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纵深发展。
27. 学校须重点关注的 “红线”“底线”要求有哪些?
答:新一轮审核评估对标国家基本办学规范和办学条 件规定,在指标体系中设置“红线”和“底线”要求,体现国家对所有参评学校的刚性约束。在定性指标中,通过 增设对教师、学生出现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负面问题能 否及时发现和妥当处置,教材选用工作出现负面问题的处 理情况等方面的立德树人 “负面清单”,关注高校办学 “红 线”。
在定量指标中,通过设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 伍建设、基本办学条件、学生发展与支持服务方面的要求 等“统一必选项”,列出了办学 “底线”标淮,其中第一 类评估 16 个,第二类评估 17 个。
对于突破办学规范和办学条件底线等问题突出的高 校,教育部和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采取约谈负责人、 减少招生计划、限制新增本科专业备案等问责措施。
28. 学校“本科教育教学示范案例”是如何征集的?
答:新一轮审核评估首次设立征集本科教育教学示范 案例举措。专家组通过线上与入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察、 评估、论证,从理论先进性、实践有效性、示范推广性等 多个维度对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特色做法和鲜活案例进 行评判,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做出是否推荐该校“本科 教育教学示范案例”的建议,如推荐,需说明推荐理由。
经评估专家委员会审议后,确定“本科教育教学示范案例 " 征集对象,由教育部向有关学校进行案例征集。征集的案例既可以是示范性、引领性的综合教育教学 改革案例,也可以是某一方面特色非常鲜明的教育教学案 例。具体可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模式、教学模式和 管理模式上的重大改革。案例需介绍学校实施上述举措所 取得的改革与建设成效,包括教育教学改革取得的突破, 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突出效 果,及其示范引领和推广应用价值。
29. 学校如何做好评估整改工作?
答:新一轮审核评估的整改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学校要认真梳理研究专家提出的问题以及自评自建查摆的 问题, 深刻剖析问题原因, 切实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 以评促管、以评促强。
一是及时总结评估工作。学校要在评估后召开专题会 议,对评估工作进行及时总结, 对标问题制定《整改方案》。 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建立整改问题台账,明确整 改任务、措施、时间表以及预期目标和成效等。
二是建立评估整改工作机制。学校应建立整改工作机制,全面开展整改。整改工作重在长效机制人才培养质量 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建设, 要扎扎实实整改, 不能书面整改、 虛假整改。建立督查督办和问责制度,定期对整改工作进 行督查,持续追踪整改进展,确保整改取得实效。
三是按时提交《整改报告》。 原则上,学校要在评估 结束后两年内完成整改任务并提交 《整改报告》,系统、 全面、实事求是地进行总结,针对需要整改的问题清单逐 项分析整改情况,包含整改前后核心数据对比等。
2023年8月23日
联系方式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邮编 : 712100
综合办公室电话 : 029-87080055
主管领导 : 闫德忠 网管员 : 李平 杨萍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