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切实提升师生实验室安全防范意识与应急处置能力,营造“人人讲安全,安全为人人”的校园安全氛围,根据学校2025年“实验室安全月”活动安排,11月6日,由实验室安全与条件保障处、保卫处、校医院主办,资源环境学院、植物保护学院联合承办的实验室安全及消防综合应急演练在农科大楼区域顺利举行。各学院分管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校院两级实验室安全督导组专家及一级、二级安全风险实验室学生代表等300余人参与演练。资环学院副院长任武刚主持活动。
本次演练分“安全培训、疏散演练、综合实操”三个阶段有序开展,全程紧扣实验室安全核心风险点,突出“实战化、场景化、互动化”特点,确保演练实效。
理论筑基:安全培训夯实应急知识基础
演练前期,安全知识培训会在资源环境学院1楼报告厅拉开帷幕。实验室安全与条件保障处李论副处长首先作动员讲话,强调实验室安全是校园安全的“重中之重”,要求全体参训人员以此次演练为契机,树牢安全红线意识,熟练掌握应急处置技能。随后,实验室安全与条件保障处纪克攻副处长、校医院薛闯医生、保卫处安全指挥中心刘德明主任分别围绕“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特种设备安全操作”“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实用急救技能”“火灾预防、初期火情处置与逃生要点”三大主题开展培训,通过案例分析、视频演示、现场提问等方式,将抽象的安全知识转化为可操作、易掌握的实用技能,为后续实操演练奠定坚实理论基础。培训尾声,保卫处汪勇攀副处长宣布本次综合应急演练正式启动。

实战模拟:火灾疏散检验应急响应能力
培训结束后,火灾应急疏散演练迅速展开。随着消防广播反复播报“资源环境学院1楼报告厅突发火灾,浓烟蔓延,请快速有序撤离”的指令,伴随15秒警示警笛,火灾应急疏散演练迅速展开。报告厅内300余名师生立即拿起提前发放的湿毛巾(按“三折叠八层”标准捂住口鼻),在疏散引导组工作人员的分区指引下,弯腰低姿,沿着4个安全出口快速向资环学院与植保学院中间广场疏散。疏散过程中,工作人员全程值守关键节点,实时疏导人流,严防拥挤、踩踏等意外发生。仅用时5分钟,所有人员便安全撤离至指定集合区域,疏散引导组随即清点人数,确认全员到齐,整个疏散环节紧张有序、规范高效,充分检验了师生的应急反应与协同配合能力。

多维实操:沉浸式体验强化应急技能掌握
疏散演练结束后,综合应急演练在中间广场正式开启。现场设置实验室安全应急演练、消防安全应急演练、急救实操演练、VR实训体验4个展示区,师生通过“通关打卡”模式参与体验,完成所有区域实操即可参与抽奖,极大激发了参与热情。
实验室安全应急区:工作人员以“危险化学品泄漏(盐酸)”“特种设备超压(高压灭菌锅)”“辐射事故(同位素32P滴落)”为模拟场景,详细演示应急处置全流程——从紧急报警、人员救护、区域封锁,到泄漏物吸附清理、辐射区域检测消毒,每一步操作均严格遵循安全规范,师生在观摩后亲自动手模拟,掌握危险情境下的科学处置方法。
消防安全应急区:保卫处工作人员现场示范灭火器“提、拔、握、压”使用步骤及消火栓操作要点,师生以6人一组分组实操,在模拟火点前亲身实践灭火技能,直观感受初期火情处置的关键环节。
急救实操区:校医院医护人员通过人体模型,精准演示心肺复苏(CPR)的按压位置、力度、频率及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操作手势,师生逐一上手练习,医护人员实时纠正动作偏差,确保急救技能“学得会、用得上”。
VR实训体验区:借助江苏忠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VR设备,师生沉浸式体验“化学气体爆炸”场景,模拟灭火器操作与心脏复苏实训,通过科技手段打破传统演练局限,在安全环境中感受危险场景的冲击力,强化安全敬畏心。

此次综合应急演练既是学校“实验室安全月”的重要实践环节,也是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一次“实战检验”。通过“理论+实操+科技”的多元模式,有效提升了师生应对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为构建平安校园、保障教学科研活动有序开展筑牢了安全屏障。下一步,学校将持续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常态化开展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推动实验室安全文化深入人心,切实把安全责任落到实处。
联系方式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邮编 : 712100
综合办公室电话 : 029-87080055
主管领导 : 田霄鸿 网管员 : 李平 杨萍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